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進程中,作為“國之重器”的重大技術裝備是關鍵支撐。服務于“首臺套”裝備研制和推廣,2015年國家啟動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試點以來,我市“首臺套”保險補償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盡管總量不是很大,但也呈現出保險補償項目逐步增加、企業成套設備受益規模明顯擴大等特點,契合了鎮江跑起來的發展勢頭。
近日,市工信局組織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政策宣貫對接,對歷年來首臺套保險補償工作進行盤點。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全市共有14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獲得國家保險補償,分布在船舶海工和機械加工行業。目前,全市累計有鎮江船廠、鎮江二重、中船動力、新韓通船舶等4家企業享受到了國家“首臺套”保險補償,獲得補償的成套裝備價值27.9億元,共享受國家保險補償6400余萬元。“首臺套”保險對推動成套設備龍頭企業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以往,企業研制出首臺套裝備后,由于其技術新穎、價格高昂,潛在用戶往往對業績空白的裝備性能、品質不了解,造成企業整套高價值技術裝備遭遇市場推廣難。對此,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鎮江分公司總經理李波表示,“首臺套”保險是國家推出的除農業保險外第二款補貼性險種,其核心是利用財政資金杠桿,激發保險功能,降低用戶風險,促進首臺套推廣應用。
江蘇新韓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研制的“114000噸成品(原)油輪”是新一代節能環保型油船,采用組合節能裝置,不僅油耗指標優于同類型的LR2型油船,實船性能也得到船檢的高度認可。鑒于該產品價格較高,在推廣應用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新韓通對照政策文件和申報要求,對總值9.65億元油輪裝備投保2896萬元,不僅幫助企業轉移了產品責任風險,而且享受了國家政策補貼2300余萬元。
與新韓通經歷類似,二重(鎮江)重型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開始申報,至去年底累計有5套產品獲得國家“首臺套”保險補償。二重鎮江公司技術總監孫亞杰表示,透過“首臺套”保險申報,有效打開企業銷售局面,提升了產品市場影響力。“今年我們成功簽訂了11臺大型加氫反應器的銷售合同,光產值就達到了6億元。”
根據“首臺套”保險補償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由中央財政按照不超過實際保險費率3%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80%的標準,給予保險補償。李波認為,此舉極大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適保企業投保該險種,能有效為生產企業和使用單位分散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產業強市“一號戰略”,關鍵在于制造業,而制造業中最關鍵的則是裝備制造業。去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應稅銷售1408.8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達29.3%。市工信局裝備工業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鎮江制造”壓艙石和工業經濟增長的強支撐,囊括“海陸空”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首臺套”保險補償在推動全市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特過程中作用不可或缺,對打造培育“四群八鏈”現代產業體系、增強鎮江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是首臺套保險補償工作的基礎,只有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壯大了,首臺套保險補償工作才更有意義。”市工信局副局長劉荷生表示,要強化裝備企業培育,服務企業加大裝備研發創新力度,加強優質企業梳理,推動企業積極申報,讓更多企業裝備產品進入國家首臺(套)產品推廣目錄。保險機構也要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提供高質高效的精準服務。只有通過各方強化合力,才能構建部門搭臺、企業攻關、保險服務、監管規范的良性發展格局,為裝備制造業攀高逐新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