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評選與綠色制造體系的深度融合,是落實 “雙碳” 戰略的重要抓手。根據《廣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遴選管理辦法(2024 修訂版)》,企業需滿足能耗達到行業先進值、主導或參與制定綠色制造標準等核心條件。同時,《廣東省綠色工廠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明確將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納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要求企業在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一、碳中和目標下的申報加分項解析
(一)綠色工廠認證
政策依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開展 2024 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要求,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需提供能源管理體系認證(ISO 50001)、碳足跡核算報告等材料。
加分邏輯: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的企業,在單項冠軍評選中可直接獲得 **“質量效益高” 指標的 3 分加分 **(滿分 10 分)。例如,江門海鴻電氣憑借立體卷鐵心變壓器技術的綠色制造體系,同時入選國家綠色工廠和省級單項冠軍。
(二)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
政策依據:《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5 年行動計劃》提出,對參與碳捕集(CCUS)、氫能等前沿技術研發的企業給予優先支持。
加分邏輯:企業若在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如余熱回收、光伏應用)或綠色產品研發(如低碳建材、新能源裝備)領域取得突破,可在 “持續創新能力” 指標中獲得2-5 分加分。例如,清遠東鵬控股通過陶瓷生產全流程低碳改造,獲得 “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 稱號,并成功申報省級單項冠軍。
(三)綠色供應鏈管理
政策依據:《廣東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要求企業建立供應商綠色工廠培育計劃,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減碳。
加分邏輯:主導或參與綠色供應鏈建設的企業,在 “產業鏈協同” 指標中可獲得2 分加分。例如,廣州立白集團通過 “綠色供應商認證” 體系,帶動 300 余家供應商實施清潔生產,其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被納入省級示范案例。
(四)碳足跡管理與循環經濟
政策依據:《廣東省綠色工廠評價通則》明確,企業需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并對外公布,符合條件的可在 “環境排放” 指標中獲得1.5 分加分。
加分邏輯:若企業通過碳足跡標簽認證(如 PAS 2050)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如廢鋼再生、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可在 “資源循環利用” 指標中額外獲得1 分加分。例如,韶鋼松山通過電爐短流程煉鋼技術,實現噸鋼碳排放降低 30%,并入選省級單項冠軍。
二、申報材料準備與風險規避
(一)綠色制造證明材料清單
1. 基礎材料:
綠色工廠認證證書(國家級 / 省級);
近 3 年能源審計報告及能耗限額達標證明;
碳足跡核算報告(需第三方機構核查)。
2. 加分材料:
綠色供應鏈管理實施方案及供應商綠色工廠名單;
低碳技術研發項目立項文件及成果轉化證明(如專利、標準);
循環經濟示范項目驗收文件(如廢鋼加工基地、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
(二)典型問題與應對策略
問題 1:綠色制造與產品關聯性不足
解決方案:在申報書中明確綠色制造技術如何提升產品性能(如東鵬陶瓷通過低碳工藝提升瓷磚強度),并附技術經濟性分析報告。
問題 2:第三方證明機構資質不符
解決方案:選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賽迪顧問等權威機構出具市場占有率報告,或引用工信部產業報告中的行業數據。
問題 3:碳足跡數據來源可信度低
解決方案:采用ISO 14064 標準進行碳排放核算,并通過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機構審核。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企業申請廣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成功的關鍵要點分享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