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國家持續加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度。2023年,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升至100%,政策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面對這一政策利好,中小微企業如何精準把握政策要點,實現政策紅利最大化,成為關乎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課題。
一、政策“加碼”核心要點解析
(一)加計扣除比例提升
根據現行政策,中小微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與此前75%的加計扣除比例相比,企業可抵扣的應稅所得額大幅增加,直接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稅負。
(二)政策適用范圍擴圍
政策明確規定,除煙草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娛樂業等負面清單行業外,其他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均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同時,對企業規模的認定標準進一步細化,以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為依據,確保更多中小微企業能夠納入政策覆蓋范圍,享受政策紅利。
(三)申報時間靈活調整
為加快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的速度,政策允許企業在10月份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就前三季度研發費用享受加計扣除優惠。這一調整使得企業無需等到年度匯算清繳,即可提前獲得稅收減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的常見難點
(一)研發費用歸集不規范
部分中小微企業財務核算體系不完善,存在將與研發活動無關的費用計入研發費用、未按項目準確劃分費用、未區分研發費用與生產經營費用等問題。例如,將行政辦公費用、后勤保障費用錯誤歸集到研發費用中,導致研發費用虛增;或者在多項目并行時,未能合理分攤共用的設備、人員等費用,影響研發費用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涉及多個文件和條款,且政策內容較為專業,部分企業對政策的適用條件、扣除范圍、申報流程等理解不透徹。例如,對“研發活動”的界定存在誤解,認為只有實驗室里的研究才屬于研發活動,而忽視了企業在產品改良、工藝優化等方面的創新活動;或者對委托研發、合作研發等特殊情形下的費用扣除規定不熟悉,導致無法正確享受政策優惠。
(三)申報資料準備不充分
企業在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時,需要提供研發項目計劃書、立項決議文件、研發費用明細賬、人員費用分配表等一系列證明材料。部分企業由于日常管理不規范,相關資料缺失、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導致在申報過程中遇到阻礙,影響政策享受進度。
三、實現政策紅利最大化的有效策略
(一)規范研發費用核算體系
企業應建立健全研發費用輔助賬,按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的要求,對研發費用進行單獨核算。明確研發費用的開支范圍和標準,設置專門的會計科目,準確歸集人員人工、直接投入、折舊費用等各項研發費用。同時,加強對研發項目的過程管理,建立項目臺賬,詳細記錄項目進展、費用支出等情況,確保研發費用核算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加強政策學習與培訓
企業應組織財務、研發等部門人員深入學習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通過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政策宣講會、專題培訓、線上學習等方式,準確把握政策要點和操作流程。
(三)做好研發項目管理
企業應提前規劃研發項目,按照政策要求做好項目立項工作,制定詳細的研發項目計劃書,明確項目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人員安排、經費預算等內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對項目進度、費用支出的監控和管理,確保項目按照計劃推進。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