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是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十年來,北京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為使命,圍繞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機制等方面推動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聚焦高精尖產業領域,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集聚發展、強化協同創新,已培育、支持、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長企業,走出了一條具有北京特色的科技企業創新發展之路。
一、堅持創新引領,支持政策體系持續優化完善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基于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階段,相繼出臺了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領軍企業等專項支持政策,以及小微企業研發補貼、企業科技研究開發機構、首都科技創新券、創新聯合體、企業服務包等專門支持企業開展研發創新的相關政策,形成不斷優化的支持政策體系。
一是大力促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發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在京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關鍵材料等領域生產研發類規模以上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實行“報備即批準”。大力推進“減流程、減材料、減時限”,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設立專門入口,對企業申請實行“單獨認定、單獨報備、單獨管理”,全程網辦,企業無須提交紙質申報材料,對于通過政務大數據共享能夠聯網取得的數據,如企業登記注冊、知識產權、人員等情況,企業無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2022年,印發《北京市關于實施“三大工程”進一步支持和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分層分類支持,重點實施“筑基擴容”“小升規”“規升強”三大工程,從財政、金融、人才、市場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促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實施方案》,構建了全鏈條、多元化的監管體系。
二是著力激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通過資金支持政策,引導科技型小微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關鍵技術創新攻關,不斷提升企業創新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加大研發創新能力。推出“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培育計劃,聚焦支持掌握國際先進前沿技術的優質硬科技初創期企業,通過開展研發、產業化和要素對接等專項服務促進其加快創新發展。印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于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支持企業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探索性地提出了支持顛覆性技術發展的機制。
三是積極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印發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獨角獸企業服務行動工作方案》,從服務、創新、人才、空間、金融、“包容審慎”監管和動態監測等方面在全市范圍內建立我市獨角獸企業需求協調和服務機制,支持獨角獸企業在京快速發展。出臺《關于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瞪羚重點培育企業發展的若干金融措施》,鼓勵銀行、擔保機構等為瞪羚企業提供擔保貸款、信用貸款等支持,促進瞪羚企業成長。
四是注重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印發《北京市鼓勵企業設立科技研究開發機構實施辦法》,引導和鼓勵企業建設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發揮企業科技研究開發機構在服務企業創新、支撐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印發《首都科技創新券資金管理辦法》,支持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與指定實驗室圍繞企業創新創業開展測試檢測、合作研發、委托開發、研發設計等科研活動。2022年,在修訂中關村“1+5”系列資金支持政策中,通過統籌整合、優化提升現有政策和有針對性創新增設相關政策的方式,全新打造推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支持領軍企業、符合條件的獨角獸企業實施“強鏈工程”和牽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其中,“強鏈工程”支持領軍企業、符合條件的獨角獸企業牽頭,圍繞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通過“揭榜掛帥”方式,遴選研發合作單位和團隊,組建產學研協同、上下游銜接的創新聯合體,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技術創新中心支持領軍企業、符合條件的獨角獸企業牽頭,聯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
五是持續優化服務企業機制。深化落實企業“服務包”機制,精準服務重點企業發展。作為“行業管家”服務的企業數量由2018年的7家增加到2022年的117家,占市級“服務包”企業的14%,數量列第三位。通過全市“服務包”平臺系統,累計為企業提供服務事項422項。2021年全年服務的企業地方級財政貢獻為52.8億元,同比增長5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1.8個百分點。
二、強化創新培育,科技型企業隊伍不斷做強做大
北京市科技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36.3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65.3萬家(見圖1),年均新設立科技企業約7.63萬家(見圖2)。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3286家增加到2021年的27638家,增長了7.41倍,數量位居全國各城市前列。獨角獸企業數量由2017年的54家增加到2021年的102家,增長近1倍,總估值由2000億美元增長至3700億美元,增長近1倍(見圖3、圖4)。全市認定企業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由2012年的112家增加到2021年的221家。
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14929家增加到2021年的24055家,增長61.13%(見圖5)。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瞪羚企業數量由2017年的5054家增加到2021年的5629家,增長了11.4%。自2018年以來,共支持小米、京東方等16家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累計支持金額1.55億元;截至2020年底,7家實現技術創新中心實體化運營。
三、激發創新效能,企業創新活力顯著提升
企業研發投入穩步提高。2021年,北京市1.9萬家規模以上重點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44.6%,較2013年提高20.4個百分點;企業研發人員90.9萬人,是2013年的2.5倍;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4714.4億元,是2013年的5.3倍;研究開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9%,比2013年提高2.4個百分點。
企業專利布局穩步推進。北京市專利授權量由2012年的50511件增加到2021年的198778件,年均增長16.44%;發明專利授權量由20140件增加到79210件,年均增長16.43%;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由69554件增加到40503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由2705件增加到10358件,年均增長16.09%(見圖6)。
企業標準化建設穩步增長。十年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和產業聯盟累計參與創制國際標準501項,國家標準5324項,行業標準1563項,地方標準344項,團體標準1580項(其中,中關村標準111項)。
四、轉化創新動能,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高新技術企業對北京市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愈加凸顯,以2021年通過“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獲批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76家企業為例,企業平均收入11.46億元,平均納稅額4750.44萬元,平均利潤總額1.75億元,利潤率15.24%,企業平均研發費用總額9393.7萬元,企業研發投入強度8.2%,平均每家企業科技人員149人,平均每家企業擁有發明專利6.96項,相關數據均顯著高于一般高新技術企業整體水平。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由2012年的25025.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84402.3億元,增長2.4倍;稅收由2012年的1445.8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69.8億元,增長1.19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收入由2012年的12050.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4530.3億元,占比由48.15%增加到52.76%;稅收由2012年的585.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726.2億元,占比從40.50%增加到54.46%。
五、強化創新力量,培育出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領軍企業
引導企業參與開放應用場景建設、實施技術創新戰略,支持企業增強底層、核心技術研發布局,提升核心競爭力,培育出一批優秀領軍企業和平臺企業。
百度公司誕生于中關村,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支持百度公司開展人工智能、參與長安鏈底層技術平臺建設、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創新等。百度推出“ACE交通引擎”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百度Apollo已成為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百度自動駕駛服務蘿卜快跑測試車隊在世界范圍內近30個城市開放道路測試,測試總里程超過2100萬公里,是實現千萬公里級路測積累的中國企業,已獲得中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411張。
小米公司依靠“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的盈利模式實現了快速成長,自2018年開始,北京市支持小米公司建設創新聯合體和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新一代智能家居物聯技術、高度集成的一體化云服務平臺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打造高性能、高可用性、高資源利用度的人工智能研發平臺,構筑了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融合的產業生態鏈,形成了開放式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此外,推薦小米集團牽頭試點組建國家創新聯合體(“3C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已在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支持下正式啟動運行。目前,小米公司已成長為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全球化創新型科技企業。
百奧賽圖公司是一家以創新技術驅動新藥研發的國際性生物制藥公司,自主研發了ESC/HR,EGE系統和SUPEC三大基因編輯核心技術體系,可近乎實現任意長度、任意位點的精確基因組編輯。憑借一流的基因編輯技術和臨床前藥理藥效評估實力,百奧賽圖建立了完善的臨床前CRO服務平臺,已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為客戶提供相關臨床前研究(CRO)服務千余項,成功為50余個客戶產品推進臨床試驗。
北京億華通公司是一家從事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企業,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來,堅持自主創新,相關研發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9項產品獲得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認證、入選《北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年》。已形成以自主氫燃料電池系統為核心,整車控制器、測試設備、燃料電池實驗室全套解決方案等一體化產品與服務體系。一級子部件國產化率達100%,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可實現-40℃冷啟動、-45℃低溫儲存。
未來,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促進企業全周期創新發展支持體系,營造更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促進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更好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北京力量。
科泰集團(www.xjsygy.com) 成立13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技術改造、瞪羚企業認定、首臺套、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ISO體系認證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