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加快建設創新型“三個強省”和全面推進改革創新試驗的起"> 2016年是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加快建設創新型“三個強省”和全面推進改革創新試驗的起">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二区_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午夜_国产精品久久_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酒店

2016年全省科技工作將全力抓好七項重點

2016-03-16 10:57
來源:科泰集團

2016年是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加快建設創新型“三個強省”和全面推進改革創新試驗的起步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部署,2016年我省科技工作將按照“總體穩定、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的原則,繼續堅持完善既定的工作定位、工作思路、工作抓手,著力提高創新供給質量和效率,力爭全年R&D經費支出占GDP 的比重達2.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6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0%左右,全省主要創新指標保持全國前10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升。


按照上述要求,省科技廳對全年工作進行了梳理:


——重點開好9個重要會議


一是全省科技獎勵大會;

二是全省科技創新大會;

三是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和科技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

四是省政府與科技部會商會議;

五是全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工作座談會;

六是全省高??萍紕撔鹿ぷ髯剷?;

七是“江淮雙創匯”走進市縣推進會;

八是與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科技專家聽取意見座談會;

九是科技改革創新務虛會議。


——落實或制定9個重要文件

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二是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

三是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指導意見;

四是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五是落實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出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意見;

六是制定我省關于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省的意見;

七是制定安徽省專利獎勵辦法;

八是配合啟動修訂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

九是修訂安徽省科技獎勵辦法。


——全力抓好7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 突出戰略規劃引領,著力加強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


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組織開展好綱要學習宣傳和解讀工作,研究提出我省實施方案,統籌部署創新驅動發展重大戰略任務和保障措施,建立落實綱要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和進度安排,指導推動各地抓好綱要貫徹落實,使創新發展理念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廣泛共識。


二是編制實施“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對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和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編制發布我省“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抓好規劃任務分解落實。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任務方面組織編制一批科技專項規劃。推動省市規劃銜接協調,加強對各市規劃編制的指導。做好“十二五”重大創新成就、改革成果等總結宣傳工作,弘揚創新時代主旋律。


三是健全創新驅動政策扶持和推進機制。持續抓好創新型省份建設“1+6+2”配套政策落實,統籌協調省直相關部門、各市制定創新驅動發展配套政策措施,組織開展各市政策兌現落實情況督查和績效評估,實施好市創新能力第三方評價工作,進一步強化“省抓推動、市縣為主、部門服務”的責任機制、“企業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縣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進機制、依據市場和創新績效評價進行后補助的支持機制、第三方評價機制等“四大機制”落實。配合省政府組織開展省部、省院會商工作,建立實施廳市會商制度,共同研究解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問題。


(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調轉促”創新驅動發展工程實施


一是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堅持“科技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省市聯動、滾動支持,在新型顯示、智能語音、量子通信、集成電路、智能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空動力、高端醫療裝備、生物醫藥、環境監測與治理、生物育種、農機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智能農業、農業生態環保、科技服務業等領域,組織實施100項重大專項項目、100項重點研發項目,突破一批產業核心和共性技術,推廣應用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積極對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布局,支持各地組織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參與國家“科技創新2030年重大項目”、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金)實施。


二是加強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行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在現代農業、社會發展等領域應用。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量子通信等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應用。加快發展新型科技服務業,扶持培育一批骨干科技服務機構,支持國家高新區、合肥通用機械院等單位開展國家科技服務業區域和行業集聚發展試點。深化文化科技、軍民科技融合,支持安慶等有條件的市申報國家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推進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等新業態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三是推進產業集聚發展載體建設。推進合肥、蕪湖、蚌埠、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聯動發展,支持蚌埠高新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銅陵、淮南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產業集中區升級轉型為省級高新區,推進合肥、蕪湖等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示范建設。集成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深入推進皖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配合爭取國家支持合肥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鼓勵支持開展基礎應用和前沿高技術多學科交叉研究,加速成果轉化、熟化和產業化。


(三)突出合蕪蚌示范帶動,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加快合蕪蚌示范區先行先試。獲批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依托合蕪蚌地區開展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先試,在科技人才、成果轉化、科技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更好地發揮合蕪蚌區域創新示范效應,深入開展國家和省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推動試點城市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優化區域創新空間布局。


二是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推進合蕪蚌人才特區建設。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吸引集聚一批境內外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辦領辦企業,省重點參股扶持30家人才團隊。落實好“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人才資助政策。加大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力度,完善院士等專家柔性引進機制,新建10家院士工作站。配合建立統一的省高層次人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貫徹落實國家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措施,深入實施科技成果“三權”管理等改革,推進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以及中關村4項新政策向全省拓展落實。落實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皖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和企業購買科技成果補助政策。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技術市場交易由注重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四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省級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出臺改進加強省級財政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實施意見,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優化六類省級科技計劃管理流程和投入方式,構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目標明確、績效導向的省級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加快建設統一運行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省市縣互聯互通。完善落實省級科技報告、創新調查、專家遴選和誠信記錄等制度。修訂完善省科技獎勵辦法及實施細則,加大對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獎勵力度。啟動研究科技監督和評估體系建設工作,探索“制度+合同+成果”三位一體監督評估手段建設,加強科技項目中期評估和驗收管理,全面提高科技項目驗收率。


(四)突出提升創新能力,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企業。按照成熟期、成長期、初創期,分類實施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爭取更多的企業進入高企行列。配合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集聚發展。做好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統計監測,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基礎信息發布平臺。


二是構建普惠性企業創新政策體系。發揮企業在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抓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落實,推進企業購置研發儀器設備等能力建設后補助政策落實,配合有關部門制定重大裝備首臺(套)突破及示范應用政策,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等開發應用。


三是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落實國家級研發平臺建設獎勵政策,支持中科大磁約束核聚變實驗室申請國家實驗室,鼓勵各地優勢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建設國家級研發平臺。滾動實施好實驗室建設計劃,支持新建備案一批省級研發平臺。研究制定我省新型研發機構管理辦法,完善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補助機制,鼓勵支持滁州、淮北、亳州、六安、池州等市縣采取“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方式,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加快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創新院、蕪湖機器人產業院等高端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五)突出激發“雙創”活力,著力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生態


一是組織開展“江淮雙創匯”行動。貫徹落實國家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眾創平臺績效評價補助機制,支持各地在高校、科研院所周邊、開發園區等創新資源密集區新建眾創空間60家和創業苗圃、創新工場、星創天地等一批新型孵化平臺,完善從眾創平臺到產業基地的梯級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出臺“江淮雙創匯”行動方案,重點開展專題活動和團隊巡回演講等活動,搭建綜合政務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和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四眾”模式,實現16個市“雙創”活動全覆蓋。辦好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比賽,組織開展好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等科普宣傳活動。


二是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支持省投資集團、信用擔保集團與各市合作,實現16個市天使投資基金“全覆蓋”,支持有條件的縣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引導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加大投資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力度,支持具備條件的科技型企業上市、登陸“新三板”、進入省股權交易中心和發行債券融資。支持省投資集團與有條件的市合作建設集創業投資、融資擔保、改制輔導、上市路演以及政策服務等為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推進與徽商銀行等合作,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深化科技保險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鼓勵各地發展種子基金、科技孵化基金以及“雙創貸”、“助保貸”等多種科技融資方式。


三是提高創新開放合作共享水平。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國際創新合作,落實好引進、共建或到境外設立、并購研發機構補助政策,實施一批對外科技合作項目,建設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支持依托合蕪蚌國家高新區共建中德合作產業園。擴大與長三角、中關村等區域創新合作,配合辦好國際徽商創新(發展)大會,組織開展系列對外科技合作交流活動。加快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云平臺建設,落實好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共用補助政策,提高科技資源共享共用率。支持建設財政資金購置科研儀器管理數據庫。推進省級以上研發平臺、科技基礎設施等開放共享。


(六)突出科技服務民生,著力提升農業和社會發展科技水平


一是提升科技服務“三農”水平。加強生物種業、畜禽水產健康養殖、農林作物綠色增效、食品安全、農業信息化等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轉化,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支撐我省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推進技術創新、集成示范、推廣應用等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信息化示范推廣工作,拓展基層農村信息服務站點。


二是增強科技服務社會發展能力。推進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行動,加強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減災防災等公益性領域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加大科技支持巢湖、淮河等重點河湖及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力度。支持合肥、蕪湖等市爭創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推廣建設城鎮“智慧社區”。加快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支持金寨、潁上等縣區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三是抓好科技精準扶貧工作。出臺實施科技扶貧實施意見,加大政策及項目扶貧力度,省科技一般性轉移支付項目重點支持科技扶貧、皖北發展和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等。實施“三區”人才專項計劃,支持科技特派員“包村聯戶”扶貧服務。牽頭抓好宿州市埇橋區扶貧工作,埇橋區九里村、渦陽縣趙屯村、金安區椿樹鎮等定點幫扶工作,支持各市縣組織開展好科技精準幫扶工作。


(七)突出黨風廉政建設,著力推動科技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去年省科技廳接受了省委巡視和四個專項審計。全省科技系統要以抓好巡視審計成果整改運用為契機,嚴格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管好班子、帶好隊伍、做好工作。進一步壓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做到與科技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深入學習貫徹各級黨委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相關精神,抓好黨章以及“一準則兩條例”學習貫徹,加強崗位廉政教育和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開展以案說法,上下級之間、同志之間做到多扯袖咬耳、多提醒監督,增強科技系統黨員干部遵守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六大紀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是深入推進科技依法治理工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各級科技管理工作者依法治理意識。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安徽省專利條例》等宣傳實施,研究制定“安徽省專利獎勵辦法”。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推進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評估公示和合法合規性審查,抓好科技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制定我省知識產權強省實施意見,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推動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持續提升,深入開展知識產權示范創建活動,完善企事業單位專利管理體系,加大專利執法力度。


三是持續推進干部隊伍和作風建設。按照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在全省科技系統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錘煉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緊緊扭住“?!薄ⅰ伴L”二字,鍥而不舍地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省委30條和科技廳27條規定貫徹執行,深化拓展政風效能建設。堅持重心下移,抓好科技工作分片聯系、調研等制度落實,加強對基層科技工作的分類指導,指導督促市縣科技部門認真履行好科技工作推進主體,尤其是科技項目和經費監管主體責任,加強科技項目實施全程跟蹤和驗收把關,確保財政科技資金安全、高效、依法運轉。加強科技系統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爭取市縣黨委、政府支持,充實科技管理力量,推進重要崗位干部交流輪崗和市縣科技管理人員創新驅動發展培訓“全覆蓋”,提升科技管理服務能力。


四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問責。支持紀檢部門聚焦監督主業,運用好“四種形態”,堅持挺紀于前,做好對科技系統黨員干部特別是“關鍵少數”的監督,強化執紀問責。推動反腐倡廉向基層延伸,壓力傳導,指導各級科技部門建立落實制度建設清單,推動科技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監督管理制度建設“全覆蓋”,梳理完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全程監控。指導各級科技部門建立實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完善內部審計監督,加大對科技項目經費、財務資產管理等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發現的問題零容忍,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努力在全省科技系統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生態。

閱讀全文

視頻專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和静县| 耿马| 崇仁县| 太仓市| 北流市| 高碑店市| 佛学| 武陟县| 中西区| 江门市| 徐汇区| 边坝县| 平度市| 文水县| 敦煌市| 梨树县| 咸宁市| 福贡县| 仙游县| 南安市| 绿春县| 芮城县| 哈密市| 玛曲县| 泰宁县| 永新县| 朝阳市| 化德县| 石泉县| 灵宝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吉安县| 延边| 佛山市| 黄大仙区| 齐河县| 荣昌县| 阿拉尔市| 治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