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二区_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午夜_国产精品久久_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酒店

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更多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

2023-02-06 16:29

在近期召開的上海兩會現場,上海市市長龔正強調,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上海的重大戰略使命。

“科創”這一關鍵詞貫穿了上海近八年的發展,從2015年發布“科創22條”到2021年出臺全球科創中心的“十四五”規劃。全力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上海,正在推動核心功能全面升級。

根據上海公布的數據,近十年來,上海在科創方面的發展十分迅猛——上海科創中心指數從2012年109分增長到2021年380分,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2012年到2021年,研發投入從679.46億元上升到1819.8億元,增長了近兩倍,研發強度從3.31%提高到4.21%,無論是總量規模還是投入強度,均處于全球前列的水平。

上海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身處于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這里同樣是造就專精特新發展的沃土。

截至目前,上海獲批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為500家,占全國總數約5.6%,是名副其實的“專精特新之城”。

這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現代化大都市,專精特新的水平與規模仍優勢盡顯。

(一)

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跑,專利成關注重點

如果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分類,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更多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小巨人企業總數為127,占比約為25%;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次之,占比分別約為23%、18%。

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更多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

這與上海2025年的目標相呼應。去年發布的《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上海要打造國內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高地。

在細分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也擁有著更多的專利數量。此前天眼查研究院發布的《“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也顯示,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與GDP呈現正相關態勢,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其專利數量大于600項的比例更高。

龔正表示,上海一直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2022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GDP的比例預計達到4.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件左右。知識產權同樣是衡量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

以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為例,專利檢索平臺智慧芽顯示,截至去年8月31日,全國公示的4357家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為42.2萬余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7萬余件。平均每家企業的專利申請量約為97件,授權發明專利量約為16件。

放眼上海,245家上海市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為2.8萬余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5400余件。平均每家企業的專利申請量約為116件、授權發明專利量約為22件。

對比來看,在平均值指標上,上海市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見這245家企業的整體專利能力在4357家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表現突出。

在1月12日舉辦的“2023專精特新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上海市主管產業經濟部門負責人在會上表示,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中有三分之二分布在“3+6”重點產業領域,超800家設立了國家級和市級企業研發中心,平均研發強度超5%,其中“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超過8%。

(二)

踐行“專精特新”十余年

上海是“專精特新”概念最早一批的踐行者,早在2011年,上海就率先啟動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當年出臺了《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明確支持中小企業聚焦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技術改造,并鼓勵中小企業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在接受紅星資本局專訪時介紹,當時的上海可以說是全國率先面臨經濟產業、乃至企業轉型升級的處境。提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也是希望對標國際上高標準高水平,借鑒發達國家如何扶持中小企業。

“當時我們就有一個理念,中小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因為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資源有限,更要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科技含量。”衛丙戊說。

上世紀90年代,上海提出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設備、生物醫藥六個重點工業行業。六個重點工業行業產值增長了13倍,夯實了上海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上海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支柱潛力的新動能產業。“3+6”新型產業體系也應運而生。

2021年,上海發布《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5年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高端產業。

如今上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也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在衛丙戊看來,這些方向既有歷史淵源,也與上海發展產業導向不謀而合。上海改革開放,產業體系也比較完整。“當年的支柱產業帶來傳統優勢,到今天不斷轉型升級。瞄準的是硬科技,體現的是軟實力。”

在上海,“小巨人”主要分布在浦東新區、嘉定、松江、閔行等區域,這也跟當地傳統優勢相呼應。浦東新區是我國設立最早的國家級新區,聚集優勢顯而易見,而嘉定、松江、閔行三區域則作為“第二梯隊”緊隨浦東其后。

“區位和產業定位首先有關聯,這與這幾個區當年的條件是有關系的。”衛丙戊介紹,當年松江的制造業在上海非常有代表性,而閔行和嘉定,則身處虹橋中央商務區,這里既是長三角咽喉之所在,也是都市圈的經濟樞紐。“企業需要集群化發展,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集聚。這也是一個動態過程。”

(三)

精準服務助推專精特新拓渠道

上海專精特新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上海政策影響與扶持。除此之外,上海精準細微的企業服務在很大程度上也成為當地專精特新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上海有著完善的科技中介與公共服務平臺體系。2010年合并組建的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直屬于上海市經信委。作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該中心2018年正式上線了“上海市企業服務云”。“中小企業量大面廣,一家一家去服務一定是杯水車薪。但依靠服務云這個平臺載體,相當于打通了‘毛細血管’,企業可以全天候與我們互聯。”

衛丙戊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僅代表著他們的技術水平,同時也暗含著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這類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亟需更多的資源傾斜與支持。

但另一方面,政策出臺后,最難的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中小企業缺資金缺人才,這個都知道,除此之外他們還更缺陪伴。我們做的就是陪伴式成長。”衛丙戊說。

去年圍繞專精特新普遍反映的市場困難,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借助進博會的舞臺,組織5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走進進博會,與國外企業對接交流,拓展“朋友圈”;還發布了“共享計劃”,將當地專精特新企業與央企對接,促進市場互推;圍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也組織小巨人企業走進大廠,賦能的同時也可以促進雙方合作……“有些都是很小的切口,但對企業來說都是很實在的幫助。”衛丙戊說。

上海已逐步形成由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創板上市企業組成的有層次、有梯度的科技企業群。據上海市主管產業經濟部門透露,上海將進一步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明確提出對中小企業實施強力全覆蓋。

同時,科創依然是上海專精特新的“源動力”。上海將強化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扶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更好地對接上海和長三角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資源。

閱讀全文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您的支持與理解。

視頻專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枣强县| 阿尔山市| 商城县| 广汉市| 湘潭市| 盱眙县| 凤阳县| 前郭尔| 阜平县| 资阳市| 富川| 陇西县| 富裕县| 张家界市| 武宣县| 奉新县| 永济市| 灵寿县| 博白县| 邵东县| 石狮市| 新闻| 望城县| 荥阳市| 福建省| 常山县| 广汉市| 清新县| 普格县| 日喀则市| 克东县| 化德县| 富裕县| 徐水县| 龙泉市| 屯门区| 抚州市| 安多县| 西乡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