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三類專精特新企業都是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中重要一環,經常被混為一談或者一并提及。幾個概念的提法有共同的精髓所在,但也有所不同。
(一)相同點
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營造了良好的企業發展生態環境,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中國各細分行業在全球化競爭中持續發展強大,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而言,他們具有幾個共性。
1、專注執著。這幾類企業之所以成為市場領域及目標客戶的第一,高度專業性是核心。目標堅定,長期專注核心產品,聚焦主業,潛心研究,精耕細作,精工細琢。在自己細分領域和利基市場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產業鏈內部擁有絕對話語權,與目標客戶群存在良好的共生關系。
2、質量為先。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這幾類企業的生命和鮮明特征。這些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強烈意識,堅持以質量為主要的競爭優勢,把提升質量作為內生動力和主攻方向,普遍重視質量基礎建設,產品可靠性、功能性和穩定性高,產品使用壽命整體水平高,在同類產品中有著明顯的質量優勢。
3、工匠精神。這幾類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吸收了大批高質量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是質量意識的追求者、工匠精神的踐行者、企業家精神的發源地。誠實守信和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內在質量戰略。其專注、深耕的管理模式,利于激發員工創造力和積極性,人均生產力高。
4、持續創新。創新是這幾類企業處于領先地位的支柱之一,包括研發創新和市場創新。它們平衡堅守與創新關系,保證研發投入,以質量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全要素生產率,增加利潤。譬如制造業單項冠軍平均研發強度為5%,研發機構擁有率為97%,分別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5倍和7倍。國際隱形冠軍對研發的投入是一般工業企業的兩倍多,平均每個員工的專利數量相當于大公司的5倍。同時,它們通過開放性發展進行市場創新。專注戰略使得市場變小,這幾類企業由于聚焦一個行業、一類業務,產品多是單一的,客戶群體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拓展市場空間,是參與全球化的先鋒。
(二)不同點
1、 認定條件不同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經濟效益、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經營管理等4類專項指標,每一類指標都有若干具體條件。其中,在經濟效益專項指標上有明確的營業收入數量方面的要求,即上年度企業營業收入在1億元至4億元之間。
制造業單項冠軍有目標市場、市場占有率、創新能力、經營業績、主營產品、發展方向、品牌培育、環保能耗、管理制度等9個方面的要求,每一方面有若干具體條件。其中,在市場占有率方面明確要求,細分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
西蒙定義的隱形冠軍在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年營業額上限值、知名度3個方面界定了標準,其中要求符合世界同業市場前三強或者某一大陸排名第一,年營業額低于50億歐元。隱形冠軍的營業額上限標準,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科技進步和企業的業績增長而不斷提高的,這個標準在1995年、2005年分別是10億歐元、30億歐元,2014年提高到50億歐元,也是目前最新上限標準。
2、發展模式不同
西蒙定義的隱形冠軍強調“隱形”,主要反映許多隱形行業冠軍的產品往往處于產業鏈的中上游,多以做中間產品為主,為中下游提供部件、機器、軟件或進行配套生產和服務,自己的產品反而在最終產品和服務中不為消費者所見,低調務實,大隱于市。這是市場策略決定了它們所謂的“隱形”,是長期專注細分市場、為特定客戶服務的結果。西蒙的研究發現,有69%的隱形冠軍活躍在工業領域,包括機械制造、電子、金屬加工等,1/5從事消費品行業,另有1/9集中在服務業。而且,隱形冠軍往往需要長期持續積累,近2/3的隱形冠軍是家族企業,創立年限較長,經歷了市場的起落而屹立不倒,將“鬼之藝、匠之氣”的精神代代傳承。隱形冠軍的平均年齡為66歲,超過百年歷史的企業占比38%,平均占有市場領導地位達22年之久。
單項冠軍強調“單項”,指企業市場占有率高,目的是引導企業樹立“十年磨一劍”的專注精神,長期專注于企業擅長的領域,走“專特優精”發展道路。雖然制造業單項冠軍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主要在制造行業細分領域,但不強調“隱形”,也是為了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同時不將產品領域局限在中間產品領域。其實,隱形冠軍的“隱形”與塑造品牌之間并不矛盾。隱形冠軍企業和產品在行業內是有口皆碑、享有盛譽的,對于它們的目標客戶群來說并不“隱形”,反而是非常強的品牌。在數字經濟時代,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必須強化品牌價值的傳播,打響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其影響力滲透至整個產業鏈、供應鏈乃至終端消費者,為更多市場和用戶所知。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強調“專精特新”,“專精特新”可以認為是一種企業發展模式,是企業實現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這一市場地位的發展路徑。我國政府鼓勵和支持這種發展模式,尤其是希望中小企業通過“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最終成長為更多的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隱形冠軍和制造業單項冠軍要在細分市場上搶得主動權、奪得話語權,獲取全球行業的領先地位,必然走上了“專精特新”的道路。
3、發展階段不同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在各地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專注于細分市場、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導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由此看出,我國對于中小企業規劃的成長路徑是,形成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到領航企業(主業突出、綜合實力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發展培育體系。制造業單項冠軍界定為在細分領域全球領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界定為國內領先。在某種意義上說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的前一個階段,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升級加強版。
制造業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中,有部分企業可同時滿足兩者標準,譬如一些制造行業中知名度低的中小企業。實際上,隱形冠軍是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不特指中小企業,從獲評企業的規模來看,大型企業是主體,占比約60%,很大一部分還是上市企業,發揮著龍頭企業作用,中型和小型企業僅占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總數的30%、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