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持續加大對制造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2024年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2024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技術改造)項目計劃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技術改造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然而,在實際申報過程中,不少企業因忽視一些關鍵細節導致項目初審不通過或資金撥付延遲。
本文根據最新政策文件及多位項目評審專家的反饋,整理出廣東技術改造項目申報中最容易被忽略的5個細節 ,供企業參考。
一、申報方向與政策支持范圍不符——“對不上號”直接被淘汰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之一。
佐證依據:
根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組織申報2024年省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項目的通知》(粵工信函〔2024〕106號),明確要求:“申報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向,重點支持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領域。”
企業常見誤區:
l 認為只要是技改就能申請;
l 忽略了具體支持領域(如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材料等優先行業);
l 未結合本地區特色產業政策進行匹配。
建議做法:
在申報前,仔細對照當年發布的《申報指南》中的“支持方向”章節,確保項目內容完全契合政策導向,避免“張冠李戴”。
二、項目投資構成不清,設備清單混亂——材料不規范影響評審打分
許多企業在準備申報材料時,僅提供一個簡單的設備采購總金額,卻忽略了詳細的設備分類、用途說明及發票憑證的準備。
專家點評:
“我們在評審中發現,很多企業的設備清單沒有注明設備名稱、型號、單價、數量,甚至連設備是否已購買都沒有說明,這會直接影響項目的可行性評估。”
——某省工信系統技術改造項目評審專家
企業常見問題:
l 設備清單過于籠統;
l 投資明細與財務報表不一致;
l 沒有區分軟硬件投入比例。
建議做法:
建立清晰的投資構成表,詳細列出每項設備的技術參數、用途、價格,并盡量附上采購合同或發票復印件,增強材料可信度。
三、項目立項時間不符合規定——時間節點卡住申報資格
技術改造項目通常有嚴格的立項時間限制,若項目立項早于政策規定的截止日期,可能會被視為“已完成項目”,從而失去申報資格。
政策原文摘錄:
“申報項目應為尚未完工的在建項目或計劃啟動項目,原則上立項時間不得早于上年度同期。”
——《2024年度廣東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申報指南》
企業常見錯誤:
l 使用舊項目的備案編號;
l 立項時間早于政策允許范圍;
l 項目實際已完成但未及時結項。
建議做法:
提前規劃技改項目的時間節點,確保立項時間、實施進度與申報要求同步,必要時可重新備案或調整項目周期。
四、企業信用信息未更新,存在不良記錄影響審核結果
近年來,政府在項目審核中越來越重視企業的信用狀況,特別是稅務、環保、社保等方面的合規性。
政策依據:
“申報企業須無重大違法失信行為,且近3年內無嚴重環境違法記錄。”
——《廣東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24年修訂)》
企業常見疏漏:
l 忽視社保繳納情況;
l 未處理歷史稅務異常;
l 未查詢“信用中國”平臺是否有負面記錄。
建議做法:
定期自查企業信用記錄,提前修復可能存在的問題,確保企業處于良好信用狀態后再提交申報材料。
五、未按規定完成網上填報與紙質材料一致性核驗——線上線下脫節
雖然大多數項目采用線上申報方式,但仍需線下提交紙質材料作為輔助審查。一旦線上線下數據不一致,將被視為“材料造假”或“材料不全”。
官方提示:
“各地市工信部門應對線上申報材料與紙質材料的一致性進行嚴格核驗,凡不一致者不予推薦上報。”
——《關于做好2024年省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補充通知》
企業常見問題:
l 線上填寫數據與紙質材料不同;
l 材料版本多次修改后未統一;
l 缺少簽字蓋章頁或附件不齊全。
建議做法:
建立“雙線檢查機制”,確保所有材料在線上傳與紙質提交內容一致;建議由專人負責資料復核,避免低級錯誤影響整體申報質量。
結語:細節決定成敗,精準申報才能贏得扶持資金
技術改造項目申報看似流程清晰,實則環環相扣。尤其是上述5個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往往成為企業申報失敗的關鍵原因。建議企業在申報前組建專業團隊,深入研究政策文本,細致準備材料,必要時可尋求第三方服務機構協助,提高申報成功率。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廣東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申報避坑指南:常見被拒原因及應對策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