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從“單一創新”邁向“數智融合”
過去,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主要聚焦研發投入、人員和知識產權等傳統指標。但隨著廣東大力推進“制造業當家”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政策重心已轉向研發活動的效率、質量與可持續性。數字化轉型被視為提升企業創新能級的關鍵路徑。
2025年,廣東省明確要求:
• 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系統新增“是否應用數字化研發工具”“是否開展智能制造或工業互聯網應用”等引導性字段;
• 對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在地方高企培育、專精特新推薦中予以加分;
• 入庫企業自動納入“廣東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服務范圍,可申請免費診斷與改造補貼。

二、申報新導向一:研發過程需體現“數字化痕跡”
評審部門不再滿足于“有研發項目”,更關注研發管理是否規范、數據是否可追溯、流程是否高效。以下數字化實踐將成為加分亮點:
• 使用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管理研發項目;
• 通過云協作平臺(如釘釘宜搭、騰訊云開發)實現跨部門研發協同;
• 利用AI輔助設計、仿真軟件(如ANSYS、MATLAB)提升研發效率;
• 建立研發數據中臺,實現費用、進度、成果的動態監控。
實操建議:即使未部署大型系統,企業也可通過截圖、操作日志、系統采購合同等證明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并在“企業創新能力說明”欄中簡要描述其對研發效率的提升作用。
三、申報新導向二:科技成果需具備“可轉化、可集成”屬性
2025年政策更強調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潛力與系統集成能力。單純申請軟著或實用新型已顯不足,具備以下特征的成果更受青睞:
• 成果可嵌入智能設備、工業軟件或SaaS平臺;
• 擁有API接口、數據標準或模塊化設計,便于與上下游系統對接;
• 已在客戶現場或生產線上實現數字化場景落地(如智能質檢、遠程運維)。
四、政策紅利疊加:雙驅動企業優先受益
符合“數字化+研發”雙驅動導向的企業,可疊加享受多重支持:

五、行動建議:如何在申報中體現“雙驅動”?
1. 梳理現有數字化實踐:盤點企業使用的研發、生產、管理類數字化工具;
2. 補充佐證材料:如系統截圖、采購發票、用戶反饋、集成協議等;
3. 優化“企業簡介”與“創新能力說明”:突出“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研發效率/成果轉化能力”;
4. 主動對接屬地服務:如廣州市荔灣區科工信局已開通“數智企業培育通道”,提供免費咨詢與材料輔導。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視頻專欄
-
欄目ID=3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