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作為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抓手,其認定標準體系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享受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政策紅利。2025年處于政策過渡期,現行認定條件以《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及配套指引為基礎,同時呈現從嚴監管的趨勢。
一、基本資質要求
企業需滿足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成立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這一基本條件,且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2025年政策強化全周期監管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在資格有效期內需每年填報統計年報和發展年報,累計2年未填報將被取消資質。
二、核心知識產權要求
知識產權是認定的核心門檻,不具備知識產權的企業無法參與認定。認定所指知識產權須在中國境內授權或審批審定,權屬人為申請企業,且在有效保護期內。知識產權采用分類評價:
-Ⅰ類知識產權:包括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在有效期內可重復參與評分;
-Ⅱ類知識產權: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等(不含商標),僅限使用一次。
創新能力評價中,知識產權指標占30分,Ⅰ類知識產權1項及以上可得7-8分;Ⅱ類知識產權5項及以上可得5-6分,且要求專利需與主營業務密切關聯。
三、科技人員結構要求
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職工總數按全年月平均數計算,具體為月平均數=(月初數+月末數)÷2,全年月平均數=全年各月平均數之和÷12。2025年政策強化人員真實性核查,研發人員社保、個稅記錄需滿足連續6個月達標要求。
四、研發費用投入要求
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需符合: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同時要求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研發費用需按八大類規范歸集,委托外部研發費用按實際發生額80%計入,其他費用總額不得超過研發總費用的10%。
五、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要求
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主要產品(服務)收入之和在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中的占比需超過50%。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需建立專門臺賬核算,關鍵技術指標需與產品說明書保持一致。2025年政策新增綠色技術收入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強化可持續發展導向。
六、創新能力評價標準
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需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評價體系由四部分構成:
1.知識產權(30分):從技術先進程度、核心支持作用、數量、獲得方式等維度評分;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根據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年平均數評價,年均5項以上得25-30分;
3.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20分):考察研發項目管理、人員激勵等制度建設;
4.企業成長性(20分):依據銷售收入和凈資產增長率評價。
2025年政策新增數字化轉型考核,要求研發費用中數字化投入(如AI算力租賃、工業軟件采購)占比不低于30%。
七、技術領域要求
企業主營業務需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2025年領域目錄進一步細化,新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量子計算、生物制造等新興領域,同時剔除技術含量低的傳統領域。部分地區根據產業特色實施差異化標準,形成精準支持格局。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稅務數據強制比對!2025廣東高企認定財務差異說明模板與填寫要點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