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為加速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制造業當家”戰略目標,廣東省科技廳聯合工信廳、發改委正式發布《關于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優先支持重點技術領域的通知》(粵科高〔2025〕6號),首次以“清單制”明確八大優先支持領域,并在專家評審、材料審核、地方配套等環節給予實質性傾斜。
這意味著——
• 同等條件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更容易通過認定;
• 專家評分時對“技術先進性”“行業突破性”給予更高寬容度與加分空間;
• 地方財政補貼、研發后補助、人才政策等資源將優先配置!
一、2025廣東高企優先支持八大技術領域清單(官方版)
根據粵科高〔2025〕6號文,以下領域企業在高企認定中享有“優先通道+評分傾斜”:
1. 人工智能(AI)
機器學習算法、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AI芯片、大模型行業應用
2. 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
創新藥研發、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影像設備、體外診斷試劑、AI輔助診療系統
3. 集成電路與半導體
芯片設計、第三代半導體材料、EDA工具、封裝測試、光刻設備關鍵部件
4. 新能源與新型儲能
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氫能制儲運、智能電網、光儲充一體化系統
5. 新一代信息技術
6G預研、量子通信、工業互聯網平臺、邊緣計算、信創軟硬件
6. 高端裝備制造
工業機器人、數控系統、航空航天部件、精密儀器、智能檢測裝備
7. 新材料
納米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超導材料、柔性電子材料、特種功能涂層
8. 綠色低碳技術
碳捕集利用(CCUS)、工業節能技術、環保監測AI系統、零碳建筑解決方案
二、重點領域企業如何在評審中“拿高分、穩通過”?
1. 專家評分“技術先進性”項額外加分(最高+5分)
普通企業“技術先進性”滿分8分,重點領域企業若滿足以下條件,可額外獲得1-5分“政策鼓勵分”:
• 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或替代進口(需提供查新報告/客戶證明)
• 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附標準發布文件)
• 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或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如“十四五”專項)
• 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附第三方檢測對比數據)
案例:廣州某AI視覺企業,其“工業缺陷檢測算法”精度超德國競品,提供客戶對比報告+德國TÜV認證,專家額外加4分,總分92分通過。
2. 材料審核“容錯空間”適度放寬
廣東省科技廳明確:對重點領域企業,在以下方面允許“過程性瑕疵”,不直接一票否決:
• 研發費用歸集科目輕微偏差(如“燃料動力費”誤入“直接投入”)
• 科技成果轉化證據鏈部分缺失(如缺少1-2份用戶報告,但有銷售合同+產品圖)
• 知識產權申請中(提供受理通知書+技術說明,可暫計為II類)
3. 地方配套政策“疊加紅利”(以廣深莞為例)
三、非重點領域企業如何“借勢轉型”?
若企業當前技術不在清單內,可通過以下策略“靠攏政策”:
策略1:技術升級——向清單領域延伸應用場景
• 傳統機械企業 → 增加“智能控制系統”模塊,申報“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
• 普通軟件公司 → 開發“AI輔助決策引擎”,切入“人工智能+行業解決方案”
策略2:產品重組——調整PS表收入結構
• 將60%以上收入歸集到符合清單的技術產品線(需提前6個月調整開票與合同)
• 新設項目獨立核算,確保研發費用、知識產權、轉化成果集中于重點領域
策略3:合作綁定——與清單內企業共建技術生態
• 與生物醫藥企業合作開發“AI藥物篩選平臺”,共享知識產權與轉化成果
• 為新能源企業提供“智能BMS系統”,以“配套技術供應商”身份納入產業鏈支持體系
四、申報實操:如何在材料中“凸顯重點領域屬性”?
1. 在《企業創新能力自評表》中增設“技術領域聲明欄”
明確標注:“本公司主營業務屬于《2025廣東省高企優先支持技術領域清單》第X類——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應用)”。
2. 在PS表“關鍵技術及主要技術指標”欄強化政策關鍵詞
避免寫:“本產品用于圖像識別”
應改為:“本產品基于自研多模態大模型,解決工業質檢領域小樣本學習難題,屬廣東省重點支持的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方向”。
3. 附件材料增加“政策符合性說明函”
由技術負責人簽字,說明:
• 技術所屬清單類別及依據
• 技術先進性與行業痛點解決能力
• 未來3年技術規劃與政策方向契合度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