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與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專利作為企業核心無形資產,其價值挖掘與高效利用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突破融資瓶頸的關鍵。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4868億元,同比增長16.8%,充分彰顯專利資產盤活的巨大潛力。
一、政策支持為專利資產盤活筑牢基礎
國家及地方層面持續出臺政策,為企業盤活專利資產提供制度保障。《“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和質物處置機制,推動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在地方實踐中,深圳市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生的損失給予最高70%的補償;濱海新區知識產權局構建“政府搭臺、銀企對接、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專利質押融資模式,助力企業完成專利質押融資5000余萬元。這些政策舉措顯著降低了企業盤活專利資產的風險與成本。
二、專利質押融資:最直接的價值轉化方式
專利質押融資是企業將合法擁有的專利權經評估后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的方式。成都明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核心專利技術質押,成功獲批海關稅款保函額度,降低了資金占用成本。企業開展專利質押融資需把握三個關鍵環節:
1.專利價值評估:確保專利具備創新性、實用性和市場前景,定期委托專業評估機構進行價值評估,向金融機構展示專利的技術領先程度與商業潛力。
2.金融機構選擇:不同金融機構對專利質押融資的政策、評估標準和貸款額度存在差異,企業應對比各機構產品,選擇與自身需求匹配的合作對象。
3.風險防控: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關注專利技術更新迭代與市場變化,避免因專利價值貶損導致融資風險。
三、專利轉讓與許可:多元化的價值實現途徑
(一)專利轉讓
專利權人將專利權轉讓給他人,通過一次性交易獲取收益。適用于短期內急需資金,且專利與核心業務關聯度不高的企業。企業需做好市場調研,參考同類專利交易價格,結合研發成本與預期收益合理定價。
(二)專利許可
在不轉移專利所有權的情況下,允許被許可方在一定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實施專利技術,企業收取許可費用。這種方式既能獲取長期收益,又能保持對專利的控制權。例如,部分科技型企業將新技術專利許可給國外企業,實現技術影響力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企業在許可過程中,需明確許可范圍、期限及費用支付方式,通過合同保障自身權益。
四、創新模式:專利證券化的探索與實踐
專利證券化是將一系列專利打包,以其未來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發行證券進行融資,能將專利未來價值提前變現。但該模式涉及復雜金融操作與法律問題,需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等緊密合作。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政策熱與市場冷反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