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模以上企業培育:政策資源傾斜與高質量發展導向
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將進一步聚焦規模以上企業的培育,強化對研發投入、核心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的考核力度,推動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升級。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25年政策解讀,規模以上企業需提供更詳實的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包括近三年研發費用歸集、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比等,并需明確科技人員名單及在職證明(如社保、工資單等)。此外,科技人員占比要求可能從“不低于10%”調整為動態考核,重點考察研發團隊的實際貢獻。
(二)區域政策差異化支持
多地已明確將規模以上企業列為重點培育對象。例如,北京市豐臺區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題培訓會提出,對年營收超5000萬元的企業提供“一對一”申報輔導,并優先推薦參與國家級科技項目。廣東省、江蘇省等地則通過疊加地方補貼(最高50萬元)和稅收返還政策,鼓勵規上企業提升研發投入強度。
(三)產業鏈協同創新
政策導向強調企業需融入區域產業鏈,例如江蘇省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參與“智能工廠”“綠色供應鏈”等產業協同項目,以獲取額外資金支持。
二、跨區域搬遷政策:資質互認與流程簡化
為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和資源優化配置,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跨區域搬遷政策迎來重大調整,重點體現在資質互認和遷移流程簡化兩方面。
(一)整體遷移資質延續有效
根據科技部等三部門修訂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跨省級行政區域整體遷移的企業,在資格有效期內完成遷移的,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自動延續,無需重新認定。例如,上海市明確外省市高企整體遷入后,可直接換發新證書,編號與有效期不變。
(二)部分搬遷需重新認定
若企業僅部分業務或分支機構遷移,則需由遷入地認定機構重新審核,重點核查知識產權歸屬、研發團隊穩定性等核心指標。例如,江蘇省要求部分搬遷企業提交稅務遷移證明及研發場地租賃合同,以確保“實質性經營”。
(三)遷移流程數字化升級
多地推行“一網通辦”遷移服務。以上海為例,企業可通過線上系統提交遷移申請,并上傳稅務轉入證明等材料,遷入區審核通過后即時生效,大幅縮短辦理周期。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