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報區域范圍
本次申報區域范圍為粵東西北地區(含惠州、肇慶市和江門恩平、開平、臺山市)。珠三角地區(不含惠州、肇慶市和江門恩平、開平、臺山市)省級產業園申報工作由我廳另行通知。
二、申報類型及條件
本次省級產業園申報類型為跨縣集群產業園、特色產業園。對照《2021—2023年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關于申報對象和數量、申報條件等要求,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如下。
(一)跨縣集群產業園
重點在糧食(含糧食生產裝備)、生豬、家禽、嶺南水果、南藥、水產、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優勢產業帶和綜合實力較強的單位,選擇產業基礎好、三產融合度高、在全省領先且全國影響較大的特色優勢產業和領域,實施區域必須跨兩個以上縣域,單個縣域產業種養規模不低于總規模20%。區域內產業特色明顯,種養規模大,其中:種植業類產業園種植面積達15萬畝以上;生豬產業園年生豬出欄量200萬頭以上;家禽產業園年家禽出欄量5000萬羽以上;水產產業園養殖面積2萬畝以上。一二三產融合基本形成,全產業鏈完整,形成了跨縣域的產業集群。實施主體實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強,聯農帶農效果好,特別是要與產業幫扶結合緊密。粵東西北地區各地級市可申報建設1個跨縣集群產業園,跨縣集群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必須是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或上市企業,參與實施主體須為當地注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數量為10-15家。
根據經濟形勢發展需要,謀劃建設糧食生產裝備產業園,重點支持糧食烘干、集中育秧等設施建設,新增水稻日烘干能力及服務面積,基本滿足糧食生產需求。糧食生產裝備產業園在各地級市推薦申報的基礎上(根據需求謀劃若干個區域烘干中心,不占用當地申報指標,具體要求另行通知),省級綜合各地建設內容形成若干個打包項目,統籌安排有實力的省級單位作為牽頭實施單位,在全省范圍內統籌組織實施,形成全省性糧食生產服務網絡。
(二)特色產業園
在3-5個鄉鎮區域范圍,圍繞1個特色主導產業(或2-3個關聯度高的特色產業),按照資源稟賦優越、產業特色突出、生產鏈條完整、資源要素集聚的原則,建立了生產、加工、研發、倉儲、物流、營銷等關鍵環節的全產業鏈體系。種植業類產業園種植面積5萬畝以上;生豬產業園年生豬出欄量50萬頭以上;家禽產業園年出欄量1000萬羽以上;水產產業園養殖面積1萬畝以上;預制菜產業園30%以上初級農產品產自本地。全產業鏈完整,基本形成一二三產融合。實施主體實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強,聯農帶農效果好,特別是要與產業幫扶結合緊密。粵東西北地區各縣(市、區)、省供銷社、省農墾集團公司可申報建設1個特色產業園(省供銷社、省農墾集團公司申報的產業園建設地點必須在粵東西北地區,不占當地指標)。特色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原則上是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或省級以上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實施主體須為當地注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數量為5-8家。支持微生物產業發展,探索建設微生物產業園。
(三)其他條件
1.謀實產業園申報工作。一是鼓勵支持尚未有跨縣集群產業園的地級市申報跨縣集群產業園。二是鼓勵支持項目成熟度高的產業園申報。2022年初申報入庫、未列入建設名單的產業園,各地前期進行了論證,不少項目具備開工條件,已有較好基礎。建議各地針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對實施主體和項目重新進行論證并組織申報。三是鼓勵支持建設成效較好、具有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并通過省級驗收的特色產業園繼續申報(建設項目不得重復),進一步擴容提質增效,擴大帶動面。四是鼓勵支持各地已列入年度申報計劃并提前做好謀劃的產業園申報,在充分論證項目成熟度較高、能夠馬上組織開工的基礎上,選好主導產業,按申報條件組織申報。五是鼓勵支持糧食(重點是絲苗米)產業園,重點謀劃農業裝備相關設施建設,補上稻谷烘干儲藏等短板,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六是根據需要在現有儲備項目中謀劃建設功能性產業園。
2.擇優遴選有實力的實施主體。鼓勵引進省內外大型企業參與省級產業園建設,優先選擇上市企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作為牽頭實施主體。引進企業參與省級產業園建設的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必須在當地注冊并已投資建設涉農項目,不能是“三無”企業。省級產業園實施主體在當地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時間須在產業園申報截止時間之前。
3.嚴格落實建設用地。跨縣集群產業園、特色產業園必須提前落實不低于50畝/園標準的產業園建設用地(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已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或《建設用地批準書》,或已完成土地招拍掛程序。申報糧食生產裝備產業園的各市須落實的建設用地規模視規劃產能情況綜合確定。預制菜產業園加工區長遠規劃面積1000畝以上、短期規劃面積200畝以上。
三、申報時間
(一)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22年8月24日。
(二)紙質材料截止時間為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