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其中廣州有68家企業入選,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列前列。“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2022年廣州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廣州吹響了“建設數產融合的標桿城市”的號角,計劃再培育7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什么是“專精特新”?“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業內有個通俗說法,叫“一招鮮,吃遍天”,有企業的一個產品能影響全球產業鏈的運轉;有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高達30%-50%。據工信部統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般長期專注細分市場,這“一招鮮”的主營業務收入占總營收七成以上,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高達7%。
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第一方陣,工業總體規模、綜合實力、質量效益等指標領跑全國。2021年,廣州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首次突破了2萬億元、5000億元大關,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可以說,制造業是廣州最大的產業底蘊和最堅實的發展根基。這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沃土。
良好的政策指引,孜孜不倦的行動,廣州大地上結出了“小巨人”累累碩果。就在2021年,廣州成功建設大灣區首個專精特新產業園;在全國首創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批量融資擔保服務;全年新增4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5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家“小巨人”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至此,廣州共有6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列前列。
展開廣州“小巨人”分布地圖,黃埔無疑是廣州入選“小巨人”國家隊的最大贏家。站在黃埔港眺望,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這里自古就是華南門戶;站在“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巨型石刻旁,如今“到黃埔去,到離成功最近的地方”成為黃埔最響亮的新名片。
去年廣州新增的4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黃埔以26家的數量遙遙領先。加上前兩批,黃埔3年內共培育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家,其中4家成長為單項冠軍示范企業、3家成長為單項冠軍產品企業,位居廣州榜首。
這其中,黃埔區云埔街道又是“離小巨人最近的地方”。驅車從云埔一路出發,不到10分鐘,明珞裝備、五舟科技、弘亞數控、中崎商業機器、瑞松科技……入選第三批“國家隊”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在道路兩側。
云埔工業區內,則已集聚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全球第一大電視機板卡供應商、自主創新的液晶電視主控板卡銷售占全球總量超三成的視源電子,連續18年在國內品牌數控系統排名首位的廣州數控等。
明珞裝備是全球唯一實現數字化工廠虛擬制造與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業;方邦電子高性能電磁屏蔽膜打破國外壟斷,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禾信儀器實現三項質譜核心技術突破,入選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泰斗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北斗導航定位射頻基帶一體化芯片填補北斗導航定位產品空白……
“專精特新”企業的春天已經來了。按照工信部、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目標是在“十四五”期間,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
在2022年廣州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廣州進一步吹響了打造“小巨人”的號角。廣州將高舉“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旗幟,支持廣州開發區建設“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探索建設一批專精特新園區。
廣州今年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行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服務機制,力爭全年新培育5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
- 上一篇:江門市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 下一篇:廣州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