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巨人”名單是新質生產力的微觀載體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普遍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突出等特征,是新質生產力在微觀層面的典型代表。第七批廣東上榜企業高度集中于技術門檻高、研發投入大、國產替代迫切的關鍵領域,其行業分布、技術路線和區域布局,清晰勾勒出廣東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航道”。

二、五大重點方向凸顯廣東新質生產力布局
結合名單企業所屬領域及近年省級政策導向,可提煉出廣東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五大核心方向:
1. 高端裝備與工業母機自主化
廣東持續強化制造業“硬底座”,第七批名單中涌現出一批在數控系統、精密儀器、激光裝備、半導體封裝設備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的企業。這呼應了《廣東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強基工程”與“首臺套”支持政策,凸顯對產業鏈“卡脖子”環節的攻堅決心。
2.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廣東傳統優勢領域,正加速向AI芯片、智能傳感器、工業軟件、量子通信等前沿方向躍遷。多家上榜企業聚焦AI大模型底層硬件、邊緣計算終端、信創生態組件,體現出“數智融合”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
3. 生物制造與合成生物學產業化突破
生物醫藥板塊在第七批中表現搶眼,尤其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高端醫療器械及合成生物材料等領域。廣州、深圳等地已布局合成生物中試平臺和GMP產線,政策明確支持“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轉化,推動生物經濟成為新增長極。
4. 綠色低碳技術與新型能源體系構建
新能源、新材料企業數量顯著增長,涵蓋氫能儲運、固態電池、光伏新材料、碳捕集利用(CCUS)等方向。這與廣東“雙碳”行動方案及《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高度契合,彰顯綠色技術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作用。
5. 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空天海洋與量子科技
部分企業已切入商業航天配套、深海探測裝備、量子精密測量等未來產業賽道。盡管當前體量較小,但政策已通過“未來產業孵化計劃”給予早期支持,體現廣東“謀遠”與“謀實”并重的戰略思維。
三、政策協同:構建“認定—培育—應用”全鏈條生態
廣東不僅注重“小巨人”認定數量,更著力構建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
• 財政激勵:對新認定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并向粵東西北傾斜;
• 場景開放:推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促進技術成果在真實場景中驗證與應用;
• 要素保障:在用地、用能、人才引進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強化創新要素集聚。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視頻專欄
-
欄目ID=3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