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補短板”“鍛長板”
1. 補短板:指突破產業鏈中依賴進口或技術瓶頸的環節。例如,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實現關鍵零部件的國產替代,解決“卡脖子”問題。
2. 鍛長板:指鞏固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既有優勢,通過技術迭代或市場拓展強化競爭力。例如,主導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全球供應鏈核心供應商。
3. 填空白:指填補國內或國際技術、產品、標準的空白領域,如開發首臺(套)重大裝備或首創性技術。
二、如何證明“補短板”“鍛長板”作用
1. 主導產品符合關鍵領域:企業主導產品應屬于工業“六基”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等關鍵領域,符合國家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需求。企業需在申請表中如實填寫主導產品所屬領域,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如產品檢測報告、認證證書等。
2. 與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合作:企業需與產業鏈供應鏈“龍頭”企業或關鍵企業建立長期穩定配套關系,可通過提供與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簽訂的長期合作協議、訂單合同等佐證材料來證明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市場占有率:企業需如實說明市場占有率,暫無需提供第三方機構出具的“上年度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證明,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加大數據共享力度,對相關數據進行核驗,以證明企業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從而體現其對產業鏈供應鏈的補短板、鍛長板作用。
4.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企業應具備突破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核心技術的能力,擁有與主導產品相關的I類知識產權,如國內或海外發明專利、集成電路設計布圖等,并在申請表中如實填寫知識產權數量等信息,以證明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和對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的支撐作用。
5. 參與制定標準: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的,應提供相關標準發布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以展示企業在行業內的話語權和技術引領地位,證明其在推動產業標準化和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方面的貢獻。
三、撰寫自證說明的三大技巧
1. 緊扣政策關鍵詞:在描述中高頻使用“關鍵基礎技術”“產業化應用”“進口替代”“產業鏈安全”等術語,突出與政策要求的契合度。
2. 數據量化成果:
技術指標對比(如精度提升XX%、成本降低XX%);
替代進口規模(如年替代金額XX萬元);
產業鏈配套覆蓋率(如占某龍頭企業采購量的XX%)。
3. 邏輯閉環:自證說明需與佐證材料一一對應。例如,提及“替代某進口產品”時,需附上該產品的進口報關單、替代后的客戶驗收報告。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從創新型到國家級如何晉級?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