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企業技術中心認定三大新動向
1. 認定導向更聚焦“新質生產力”領域
2025年廣東省技術中心評審明顯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傳統制造業企業若在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方面有突出成果,同樣具備較強競爭力。
2. 中小企業申報門檻適度優化
為激發民營經濟創新活力,廣東多地(如廣州、深圳、佛山)在市級技術中心認定中,對營收規模、研發人員數量等硬性指標設置“彈性通道”,允許“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等優質中小企業以“創新成果導向”替代部分量化條件。
3. 動態管理與績效導向強化
新政策強調“建得好、用得好”。除認定外,廣東省將對已認定技術中心開展年度運行評價,評價結果與后續資金支持、項目推薦直接掛鉤。這意味著企業需從“重申報”轉向“重運營”,建立長效創新機制。
二、2025年申報企業技術中心的五大政策利好
1. 財政獎勵力度再升級
• 廣州市:對新認定省級技術中心獎勵50萬元,國家級100萬元;荔灣區等區級配套最高30萬元;
• 深圳市:國家級最高獎勵300萬元,且可疊加“20+8”產業集群專項;
• 佛山、東莞、珠海等地普遍提供30萬–100萬元不等獎勵,并簡化撥付流程。
2. 與高企、專精特新政策深度協同
2025年廣東省明確將企業技術中心作為高企復審、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的核心支撐條件。多地在評審細則中直接設置“擁有市級以上技術中心”加分項,部分區甚至將其列為推薦前置條件。
3. 專項資金申報“綠色通道”全面打開
技術中心企業可優先申報:
• 省級產業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
•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
• 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首臺(套)等專項。
2025年起,部分專項資金明確要求“申報主體須建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4. 人才與平臺支持同步加碼
• 優先支持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 納入“珠江人才計劃”“制造業人才引育工程”重點服務對象;
• 享受地方人才公寓、子女入學、個稅返還等配套政策。
5. 納入“鏈主”與產業集群培育體系
廣東省2025年啟動“鏈主企業倍增計劃”,技術中心企業被優先納入后備庫,獲得產業鏈協同、技術攻關、供需對接等系統性支持,加速融入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生態。
三、申報建議:早布局、重協同、強運營
• 早布局:技術中心建設需1年以上運行基礎,建議企業提前完善研發制度、團隊、場地和投入臺賬;
• 重協同:統籌高企、專精特新、技術中心“三證聯動”,實現政策效益最大化;
• 強運營:建立技術中心年度運行報告機制,確保通過后續績效評價,持續享受政策紅利。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政策東風已至: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如何撬動千萬級資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視頻專欄
-
欄目ID=3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