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維護的注意事項
(一)及時報送各種統計報表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發科〔2016〕32號)規定,高新技術企業在資格有效期內,累計兩年未填報年度發展情況表,將被取消高企資格。企業不僅要填報“年報”,還需要填報“季度報”、“半年報”等,填報的政府系統包括科技廳、科技局、統計局等。填寫報表時,需確保以下數據符合要求:
1. 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不低于60%。
2. 科技人員占比不低于10%。
3. 境內發生的研發費用總比例不低于60%。
(二)研發活動與費用管理
1. 研發立項規范化:每年需制定研發項目計劃,撰寫立項報告,建立研發費用專賬,確保費用歸集符合《高企管理辦法》要求。近三年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需根據收入規模分層達標(收入≤5000萬元,占比≥5%;5000萬-2億元,≥4%;>2億元,≥3%)。
2. 加計扣除合規性:研發費用需在年度納稅申報表中如實填報,并與輔助賬、火炬統計系統數據一致。
(三)知識產權持續布局
數量與質量雙重要求:每年需新增至少5項知識產權(建議以發明專利等Ⅰ類為主),且需與主營業務技術領域高度相關。三年復審時,Ⅱ類知識產權(如實用新型)僅限使用一次,需提供近三年新授權證明。
(四)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與成長性
高新產品(服務)收入占比需連續三年不低于60%。
企業凈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需保持正向趨勢,避免因“成長性得分”不足影響復審。
(五)風險防控與合規管理
建立研發人員名冊,確保科技人員占比不低于10%,社保繳納記錄完整。
避免重大安全、質量事故或環境違法記錄,否則直接取消資質。
二、三年復審關鍵指標變化與應對策略
(一)復審標準趨嚴,等同于“重新認定”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復審時需提交近三年技術創新報告,并重點審查以下指標:
1. 研發活動持續性:核查三年內研發項目立項、費用投入及成果轉化記錄,要求研發活動邏輯連貫、證明材料完整。
2. 知識產權核心性:強調知識產權對主營產品的“核心支持作用”,需提供技術關聯說明及產品應用證明。
3. 數據一致性:火炬統計、稅務申報、審計報告等系統中的研發費用、收入數據需嚴格一致,差異過大將觸發現場核查。
(二)新增“動態監管”要求
2023年起,多地采用大數據比對和實地檢查結合的方式,重點排查以下風險:
1. “突擊式”知識產權申請:近三年知識產權集中授權且無實際應用的情況可能被認定為“非自主研發”。
2. 研發費用“虛增” :費用歸集范圍不合規(如行政人員薪酬計入研發費用)或輔助賬缺失的企業將被重點審查。
(三)應對策略建議
1. 提前1-2年規劃復審:按《工作指引》要求自查研發占比、知識產權數量等硬性指標,及時補足短板。
2. 強化材料邏輯性:確保研發項目、知識產權、成果轉化、高新產品收入之間的證據鏈閉環,避免材料孤立。
3. 關注政策動態:例如2024年部分地區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作為復審輔助條件,建議同步申報以提升合規性。
科泰集團(http://www.xjsygy.com/)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企業上市前為什么要先完成高企認定?科創板申報有哪些關聯優勢?
- 下一篇:返回列表